要说今年上半年,军迷圈里最能让大家热血上头的消息,还得属辽宁舰那波史上最多舰载机起降次数的大动作。
说出来都不敢信,日本那边动不动就“例行”向世界通报下中国舰队在海上的点点滴滴,这次他们还真又盯上了大新闻。
光是6月9号和6月14号两天,辽宁舰一天能起落90架次固定翼舰载机。
这么一拼,山东舰数据就显得挺温和——一周230架次左右,峰值才50出头。
但说实话,这数字一出来,别管哪国军迷,面子基本上都带点麻了:这水平,就算不是全球最顶级,也得是全球前三的狠角色了。
但别着急鼓掌叫好,问题和疑问,其实就藏在这些看似“亮眼”的数字背后。
为啥辽宁舰能突然把数据飙到这种前有未有的高度?
是航母平台升级了,还是舰载机本身有了重大变革?
又或者说,中美“航母秀肌肉”的竞赛里,中国这边到底是哪一步硬起来的?
就在大家还想着哪天歼-20能上舰当主力时,山东舰跟辽宁舰这波“同频共振”搞训练,悄悄曝光了中国舰载机的“三剑客”新阵容:歼-15T、歼-15D,再来个歼-35凑满三件套。
我是真感慨,十年说短也短,说长也长,中国海军这路子走得比谁都实在。
但这里头,细节最多,水也最深。
中国这“三剑客”到底靠不靠谱,跟隔壁美帝的那些招牌货真打起来,谁才是真正的“甲板之王”?
要说悬疑,这事够有戏。
先别急着下结论,咱们得把这个“数字奇迹”扒开细看。
你看以前,辽宁舰山东舰一天到晚练也就30架次直升机起降,固定翼架次再怎么拼都没挨过50这条线。
但这次辽宁舰怎么干到90的?
这里头最大变化其实不在船上,关键是在天上飞的那些“大鸟儿”——歼-15T。
其实吧,中国航母用歼-15当家已经好多年。
但要追溯历史,这款机型的面世真是曲折得堪比宫斗剧。
最早都想从俄罗斯批萨,直接把苏-33整过来。
俄方开价40架保底还必须溢价,最后中方犹豫着只想要两架做技术验证,被俄方摆手拒了。
谁成想机缘巧合,乌克兰那边闲置的T10K-3原型机被中国买了过来,当时还顺便带了两套航母尾钩测试装置。
中国工程师直接拿到手,就像“拆盲盒”,拼了20万张图纸硬生生把你家苏-33“翻译”成了歼-15。
外观看着像一回事,其实里头差别不小,雷达、航电全套自主化,主材料直接甩苏-33一截。
苏-33能飞,但仅限于空优,其他什么对地、对海一律欠奉。
歼-15就不同,除了比拼气动性能,还能拉着国产反舰导弹横着来。
但哪怕这样,放到2015年前后那拨全世界换装四代机的热潮里,歼-15也逃不开“有代沟”。
美帝那边“大黄蜂”进化到“超级大黄蜂”,加装有源相控阵雷达、共形宽带天线、电子对抗一条龙,一跃成了甲板C位。
有时候就是这样,人家升级是“鸟枪换炮”,咱升级类似“手机贴膜”。
再钻进技术细节刨刨,歼-15其实把苏-33很多遗传“病根”也带过来了,比如说检修口分布琐碎、机翼高度难维护等等。
别小看这些结构问题,这玩意直接影响航母上飞机的出动效率和快速保障能力。
以前的时候,维护歼-15,动不动就得端个梯子爬到很高的地方,而且海上风浪不老实,搞不好人还晃悠得跟“过山车”似的。
但升级到歼-15T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据行家里手说,航电、火控系统啥的不用多说,主流电子点全配齐了,有源相控阵、数字飞控、新型弹药接口统统一键换代。
但真正让歼-15T起飞率爆表的,是一种很“琐碎”的提升:维护友好度。
新机型把原来满机身到处开检修口的老毛病变成了集中式设计,能走内部舱维修的,决不让你在风吹雨打下挪梯子。
光是这些看着很琐碎的细节提升,就造就了辽宁舰一天90架次的奇迹。
试问,海上风浪里,胜负就在于哪队飞机能扛住弹射之后还能随时“补充弹药”“接种疫苗”,谁不爱?
当然不是只有歼-15T在唱独角戏,还有更低调但重要的“神器”——歼-15D。
不少人一见“D”就说,这不就歼-16D那一套拿来复用?
你说三分像也行,但真要掰开揉碎看,区别老大了。
歼-15D本质上是给航母搭的“电子战霸主”,应对目标直接锁死美日那一类宙斯盾级高性能雷达,必须对抗远洋电子干扰那点事。
岸基的电子战机遇到支援还可以换人,但航母舰上的歼-15D每次远洋都是自己刚到底。
这研发的难度和装备要求,其实比老大哥歼-16D还难啃。
就冲这一点,歼-15D的全能属性已经在世界同类电子战机里有了姓名。
再一路看过来,这几年大家网络“云端观航展”,歼-35终于也来甲板打卡了。
这款新秀对标谁不用多说,大家都盯着F-35看。
不同之处在于,歼-35更看重空中机动和隐身,流线型溜边设计带来比美版更强的空间腾挪能力。
用句俗气点的话说,未来如果真有“甲板格斗”大赛,歼-35那种双发+高冗余+后期无限加强可能性,让人边看边琢磨“这剧本到底能写多精彩”。
讲真,美军成天秀F-35C拉风,但国产歼-35真打起来,不一定怂。
咱们现在就可以摆明说:中国海军甲板上的“三剑客”成型了。
歼-15T做“铁拳主力”,歼-15D玩“电子对抗”,歼-35当隐形挑战者,真遇上美国那套F/A-18E/F、EAG-18G、F-35C的“铁三角”,双方打“牌面”都站得住脚了。
美国那边主打进攻能力强,精确制导武器的花样多到让人眼花缭乱,各种AGM-158、84H、导弹群拉满,还有NSM隐身反舰导弹随时上弹仓,美舰载机一出动,所有目标都能给你精准标号。
中国舰载机比较窄口径,主要还以“鹰击”系列为拳头产品,其他防区外打击神器配置还留点想象空间。
但对手装备丰富不是万能的,你拳头多是一回事,真能“一拳KO”对面才算本事,光秀肌肉不见得有威慑。
说句大家都想听的调侃:中国如果真把技术升级压力释放出来,造什么制导武器,分分钟玩出AGM级别那种。
但别忘了,航母作战容量也是很现实的短板,美舰载机随便就能分流几十架专搞对地打击,就算亏空点都无所谓。
中国航母总体吨位、起降容量都有限,导致舰载机主要还是以争夺制空权为主,弹药配置上不贪多,只追求高效,即使“攻城略地”的活少干但“守城护甲”的事都能包到底。
你别光看人家F-35挂满各种炫酷炸弹,说白了就是大胃王在炫饭,中国的歼-35则像运动员,多一点提升空间,多一点战术选择。
这边说航母不行?得了,瞧瞧身边的小伙伴——055型驱逐舰。
美军驱逐舰能干的,中国也能,而且还玩得更“大手笔”。
不仅火力覆盖广,发射“高超速”导弹都手拿把掐,理想状态下火力半径堪比航母舰载机。
这意味着,中国航母完全可以“主守”,055撑起对海打击的大旗,舰载机专注制空和电子战,作战体系更像一盘好棋,各子各有位置,啥活都有人兜底。
你说这不是“团队篮球”还是什么?
聊到这,回头看中美舰载机的那点“一山难容二虎”的矛盾,你真能分个高下吗?
其实并不是“谁碾压谁”那种关系,美国这边精确制导多、分工全,中国这边天花板潜力巨大,“软硬”兼备。
美式F/A-18再怎么超进化,受限于中型机的老底子,该卡脖子的还是卡脖子。
中国歼-15从一开始就放眼重型战斗机的潜力池,哪天技术一突破,直接给你来个挂载短程弹道弹,高超速导弹一上舰,谁敢再小看?
歼-35未来投产增量,用双发做后盾,动力、供能全线升级,后手足够多,谁也猜不到极限在哪。
美国航母能秀“进攻”,中国航母专精“制空”,外加火力暴力的超级驱逐舰打掩护。
说白了,就是路子不一样,谁也别说谁落后。
这年头大家都看惯了“数机论英雄”那套标准,看不见的体系难道比看得见的飞机还不重要?
别忘了,一场硬仗,打的是全链条。
舰载机不是“单人群殴”,背后全靠后勤、技术链做支撑。
美国有优势,中国有潜力,刚劲碰软肋,胜负手还真都在未来。
有些人总拿着数据在网上“加油添醋”,可你真了解航母甲板上每一场出动背后有多少工程师几夜不眠吗?
又有多少科研团队背着巨大压力在把旧有设计一步步拍碎,力求哪怕多出一两个起降架次?
夸一句中国海军“后起之秀”,但说底牌还得保持点谦虚。
有进步的地方值得自信,有不足的地方也不用藏着掖着。
如今“三剑客”已就位,舰艇突破很快,每年都有新纪录面市。
但美军的老底子也不是纸糊的,百年航母史经验那是血和钱换来的。
谈到这里,你觉得,假如再过五年、十年,中美谁会摘得“甲板之王”桂冠?
舰载机的进化是不是又将引爆一波新军备浪潮?
留言聊聊:你觉得下一次刷纪录的轮会是谁?
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,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,请及时反馈,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。
股票无息配资,配资炒股平台找加杠网,怎么炒股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